2008年7月21日 星期一

制禮作樂

制禮作樂---周公

周公,姓姬,名旦,因封於周人故地周原,故稱為周公。他是周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他於父兄一起發動了滅商的正義戰爭,推翻了殷王紂的殘暴統治,建立了新王朝──周。
  
滅 商二年之後,武王死去。當時,新王朝草創未就,百業待興,困難重重。為了保衛滅商戰爭的勝利成果,使新政權走上發展的道路,周公毅然踐祚,暫時替年幼的成 王管理國家大事。可是反對派卻利用這件事情惡意中傷周公,說周公懷有政治野心,想取成王之位而代之。不僅如此,管叔、蔡叔等少數王室貴族分子還勾結紂王的 兒子武庚在殷商故地發動了大規模的武裝叛亂,企圖奪取國家的最高權力。面對這樣的嚴峻形勢,周公一面對沒有參加叛亂的周人開誠布公地說明自己的代行國政的 意圖,以取得他們的諒解和支持。一方面運籌帷幄,派兵東征,經過3年的苦戰,終於平定了管蔡之亂。
  
周公在東征勝利之後,立即著手制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重大政策,來恢復戰爭的創傷,鞏固國家新政權。他的具體措施是:

1、 大分封:武王滅商後,周人的統治範圍比以前擴大了許多倍,如何在這樣遼闊的被征服地區建立起周人的鞏固統治呢?在生產力低下,交通閉塞的西周初期,確實是 十分艱巨的任務。周公汲取了管蔡之亂的教訓,決定實行分封制──“封建親戚,以蕃屏周”。大分封之後,殷人的復辟勢力被徹底瓦解,周政權的政令從此通過新 分封的諸侯貫徹到全國各地。這樣就有效地控制住全國的局勢,並且也促進了各個地區經濟文化上的聯繫。

2、營成周:滅商之前,周人的政治 中心在渭水流域的豐、鎬地區,史稱“宗周”。武王克商後,覺得宗周遠離東方,不利於東方的統治,因此曾設想在天下之中的洛邑建立一個軍事重鎮,來加強被征 服地區的統治,但是武王生前未能實現這個宿願。周公在東征勝利後,立刻著手在洛邑營建周新城的工程。營成周的工程分為兩上部分,一名成周,一名王城,是互 相毗鄰的兩座姊妹城。工程竣工後,周公借此機會,大會四方諸侯,以便檢閱一下中央政權的實力。這次空前的政治盛會說明瞭周政權已經奠定了牢固的基礎。它與 夏、商二代相比較,中央與地方諸侯間的關係有了進一步的加強,周天子的地位已由以前的諸侯之長變成了諸侯之君,這種君臣關係的確定。

3、 制禮作樂:周公深知,要取得一個政權須要“武功”的,可鞏固一個政治卻須要“文治”,僅僅依靠暴力和強權是無法維持統治的。為了周王朝的長治久安,周公開 始了一項最重要的政權建設工作──制禮作樂。所謂制禮作樂,就是通過“禮樂”的形式把階級社會中各等級的權利和義務制度化,固定化,使社會秩序處於相對穩 定狀態中。周公制禮作樂所涉及的內容是很廣泛的,也是複雜的,它包括當時社會生活的各方面,如:嫡長子繼承製,井田制,刑制,樂制等。周公所制定的禮樂制 度對於穩定周代的社會秩序,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起了重要作用,而且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。
  
在周公攝政第七年,周政權鞏固了,成王也成年了。為了實現自己制定的嫡長子繼承製他以身作則,把政權交給了成王。

孔子是極為推崇周公的,周公的事蹟是後世儒家宣揚的典範,甚至有人說儒學精華實際上是周公作“孔子述”。這足以說明周公是臬影響了後世之中國了吧?!

沒有留言: